探討考試的意義與亞歷山大技巧的啟發|香港鋼琴老師Anna Tse
- Anna Tse
- 9月24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回流香港有一段時間,生活正悄然適應之際,一封來自RCM(加拿大皇家音樂學院)的郵件,為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我竟獲選為魁北克省僅46位之一的RCM首席榮譽教師!在我在加拿大教學時的56位常規學生裏,上季有11位學生參加了RCM的考試並得到很不錯的成績,本來我就重視學生在過程的得著多於分數,但我亦感到很榮幸。這份榮譽,不只屬於我,更屬於每一位跟我作為老師並肩成長、在琴鍵上耕耘成長的學生。


考試的意義
即使疫情過後,許多商業導向的考試系統仍然開放只考核歌曲的錄影模式;但RCM卻始終堅持評核的內容、結構(曲目-練習曲-音階-聽力測試等環節)及現場演奏的評核模式。
這份「固執」,並非守舊;而是對音樂本質的尊重——現場的壓力、即時的交流,本就是音樂家修養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音樂,是靈魂與靈魂之間的碰撞,而不只是一段完美的錄影。RCM的堅持,是為每個孩子的努力賦予一場莊嚴的儀式,讓他們的成長,在真實的試煉中被見證、被點評、被昇華。
不論在香港或是加拿大教學的日子,我常遇到(通常是亞裔家長)這樣的情景:第一堂課剛結束,家長便關切地詢問:「小朋友幾時可以考級?」
在亞洲社會,「考證書」往往被視為學習的終點。我明白,證書能帶來正面強化的作用(positive reinforcement),在漫長學琴路上,孩子確實需要目標與毅力支撐前行。
亞歷山大技巧的啟發
然而,作為亞歷山大技巧(Alexander Technique)老師,我所修習的亞歷山大技巧一直提醒我:任何事物不應只是「目標導向」(end-gaining)。當我們過度聚焦於結果,往往會忽略過程中的內在覺察、調整與成長。例如,你想快速地將東西舉起來,就會不自覺地以慣性身體動作去完成,而忽略了在這個過程中身體的其他部分可能因此而產生了不必要的緊張和壓力。
將這個概念投射到音樂學習上,「End-gaining」的狀態便無所遁形。許多學生在面對考級時,最容易落入這個陷阱。他們的目標變得非常單一:「通過考試」。於是,所有的練習都圍繞著那四首考試曲目打轉。為了「舉起」考級證書這個目標,他們不知不覺地運用了最「高效」卻也最傷元氣的慣性:
• 在技巧上,他們反覆「磨練」困難樂段,直到「彈對」為止,卻忽略了傾聽自己的觸鍵是否生硬、手臂是否緊繃、音色是否粗糙。這就像為了舉起重物而憋氣、鎖死關節一樣,音樂變得機械而缺乏流動性。
• 在音樂理解上,他們只專注於重現樂譜上的音符,卻來不及感受樂句的呼吸、和聲的色彩,以及作品背後的情感故事。一首本應充滿戲劇性的奏鳴曲,可能被彈成了一連串正確卻冰冷的音符,錯失了與作曲家深度對話的珍貴機會。
• 在學習上,他們為了目標放棄了探索的樂趣。因為考試不考,他們可能永遠不會接觸到那些能點燃他們熱情的爵士樂、電影配樂或現代作品。這無異於為了盡快到達山頂,而錯過了沿途所有的奇花異草與清風美景。
亞歷山大技巧教導我們的是「過程導向」(means whereby)——關注「如何達成」的過程本身。 套用在音樂上,便是引導學生覺察:彈奏時的不同身體部分是否協調、有沒有不必要的慣性身體動作或肌肉緊張?我們能否用不同的觸鍵創造出更豐富的音色?我們是否真正理解了這段音樂的結構與情緒?當我們將注意力從「彈完這首曲子」轉移到「如何更好地彈奏每一個音」時,成長便會在每一個當下的覺知中自然發生。
如此,音樂學習不再是一場緊張的衝刺,而是成為一場充滿自我發現與細膩感知的修行。
我的座右銘(motto)是:
music should be nourishing the soul, but never diminishing 音樂,應該是滋養靈魂,而非消耗心靈
證書的意義
對我而言,證書更應該是成長路上的紀念碑——如同行山時插在山腰的小旗子,回頭一看,才驚覺原來我們已經走了這麼遠、這麼高。🚩而真正的價值,不在於旗子插在哪一刻,而在於沿途所經歷的風景、所鍛鍊的耐力,與內在對音樂愈發深切的感知。
令考級成為學生願意打開的盲盒
根據我過去的教學經驗,超過九成學生對「考試」一詞帶有反感。因此,我選擇將考試曲的樂段像LABUBU一樣,變成一個個待拆的驚喜盲盒。只有當學生問我:「有沒有更難的可以挑戰?」那一刻,我才會鄭重地將考級書交到他手中,視為一枚成長的勳章。而我們通常只花約三、四個月時間準備考試內容——這些挑戰,是學生「努力一點點就能夠到」的目標,不壓迫,卻能點亮自信的光芒。
感恩教學路上的引路人
在加拿大任教時,音樂學院的總監Kathy崇尚「開心學習」。還記得剛到加拿大教學時,我曾因過於認真、要求嚴格而被她訓話。感謝她的啟發,讓我明白:
課堂可以既有深度,也有溫度
除了正面、開心的學習氣氛外,她規定每堂課必須包含:
▫️至少兩首不同風格的核心曲目(如考試曲+練習曲)
▫️一首讓學生眼睛發亮的自選曲(例如學生喜歡《鬼滅之刃》,我便改編出適合其程度又富教育性的樂譜)
▫️趣味且具教育意義的樂理、練耳與技巧遊戲
這樣的課堂,讓學生高效成長,也讓課堂和「考級」不再沉重,反而成為成長旅途中的一座明亮燈塔——不是終點,而是孩子以平日點滴進步,為自己贏取的「能力勳章」。願我們不只為學生點亮終點的燈塔,更陪伴他們享受每一段航行。
很高興有音樂成為我一生的摯友
很感恩音樂路上每一個相遇:走過不同國度、遇見不同靈魂、認識不同文化。
我會繼續以琴聲與對教育的熱情,陪伴每一個願意相信音樂力量的生命。
#RCMCertifiedTeacher #RCMFirstHonorRollTeacher #MusicTeachingJourney #MusicalGrowth #HongKongAlexanderTechnique #HongKongPianoTeacher #MusicEducation
留言